解剖师:新概念法医_分卷阅读_818
  “是石头吧。”慕容雨川随口说。
  宋玉茵没吭声。
  吉普车已经拐了一个弯,慕容雨川把车停下,瞅了瞅宋玉茵。“这好像不是石头。”
  两个人互相看了看,几乎同时拉开车门下车。沿着地上的车辙往回望,就看见几米外有一个半尺长短、黄突突的东西趴在地上,看不太真切。
  “是夜猫吗?”慕容雨川猜。
  宋玉茵没吱声。
  当两人走到近前,借着森森的月光,悚然看见一张巴掌大小蜡黄蜡黄的小脸儿枕在泥地上。
  两人同时惊呆。
  被车轮碾过的竟然是一个婴孩儿,他的下半个身子已经被车轮碾碎……
  尸体收藏家 第十五章 蜡尸婴孩 4
  宋玉茵声音颤抖。“你……你倒车时为什么不小心点儿,你杀人了……”
  “我怎么能想到车底下会有一个小孩儿……”慕容雨川冷汗涔涔。怎么突然之间自己就成了一个杀人犯?
  婴孩蜡黄蜡黄的小脸上细致的五官紧蹙成一团,好像忍受着巨大的痛苦,然而那种莫可名状的僵硬表情又似乎隐藏着毛骨悚然的阴冷。
  宋玉茵紧张的问:“你打算怎么办?”
  慕容雨川没说话。
  “要不……我们现在赶紧逃走吧……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“喂,你有没有听到我说话。难不成你想投案自首吗?”
  慕容雨川忽然开口道:“这个小孩看上去好像还不足月啊,谁会把他放在这里?”
  “不管是谁,那跟你有什么关系?你现在杀了人知不知道?”宋玉茵急了,“我可不能陪你待在这种鬼地方,我要走了。”
  “等一下。”
  “又干什么?”
  “我觉得这个婴孩有些不太对劲儿。”
  “不对劲儿,哪里不对?”
  慕容雨川没回答,径直走向那个被车轮碾碎的婴孩。宋玉茵吃了一惊,“喂你想干什么?”
  慕容雨川走到婴孩近前,居高临下的俯视着这个悲惨的小东西。巨大的车辙穿过他小小的身体,将他的骨头和皮肉一并碾进泥土里,连血都不剩。
  他慢慢蹲下身,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随身携带的乳胶手套,套在右手上。宋玉茵战战兢兢来到他身后,禁不住问:“你究竟想干什么……”
  话没说完,她就看到慕容雨川的手指已经戳到婴孩的头上。她只觉得背后起了一层鸡皮疙瘩,“你……”
  慕容雨川按了几下,才长出一口气,说:“这个婴孩不是车压死的。他之前早就死了。”
  “什么?!你怎么知道?”
  “你忘了我的身份了吗?”慕容雨川侧脸瞥了宋玉茵一眼。
  宋玉茵强迫自己看着地上的死婴孩,忽然发现了什么,诧异道:“他怎么没流血啊。”
  “是。你发现了其中一点。其实更直接的就是观察外表。你没发现他的肤色特别蜡黄吗?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“如果你伸手按一按就会发现。他的皮肤就像塑料一样坚硬,好像外表涂抹了一层蜡。如果不是因为天黑,我早就应该看出来的。这是一种典型的晚期尸体现象。”
  “晚期尸体现象?”
  “哦。简单点儿说,人死后身体会随着时间逐渐腐烂,直至分解完全。但是有一些尸体在特殊的环境下,或者经过特殊的手段处理会停止腐烂。就像木乃伊和亚马逊的干缩小人头,那是人工制作的。而我们眼前看到的却是自然形成的不腐烂的尸体。称为蜡尸。顾名思义,形容尸体变得蜡一样……”
  宋玉茵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。她重又细看了一眼地上的死婴。发现他的确跟常人不一样,不仅肤色蜡黄异常,而且表面好像覆盖了一层透明的蜡油。
  慕容雨川似乎看出了她的好奇,用手指刮了刮那层看似蜡油的东西。“这其实并不是蜡,而是油脂类的化合物。一般来说,最容易形成这种蜡尸的地方是密不通风而且潮湿的地方,或者完全浸入水中。这样腐败就会变得缓慢并且逐渐停止,同时因为水的浸透使皮肤变松软,表皮真皮剥落……”
  尸体收藏家 第十五章 蜡尸婴孩 5
  “……脂肪也将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。甘油会溶于水中流走,剩下的脂肪酸会与蛋白质分解产物氨结合形成脂肪酸铵,再与水中的钙、镁等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蜡样物质,这就是你看到的油状物,也就是尸蜡。”慕容雨川终于有机会过过嘴瘾,得意洋洋的瞅着宋玉茵。
  宋玉茵哪有心思听他讲,只顾着留意周围阴森的山林,每一阵凉风袭来都让她激灵灵打一个寒噤。
  慕容雨川接着说:“这种蜡化的尸体呈灰白色或淡黄色,凑近了你能闻到酸臭味。不信你来试试?”
  宋玉茵赶紧摇头。
  “这种蜡化的尸体可以溶于酒精。把一具尸体埋在环境适宜的湿土里,通常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之间就能形成尸蜡……”
  宋玉茵忽然想到了什么,她问:“你能肯定这个蜡尸婴孩是自然形成的吗?”
  慕容雨川随口答:“那当然,只要条件合适就……”他忽然不做声了,目光直勾勾的盯着尸婴。
  “怎么了?”宋玉茵惴惴不安的问。
  慕容雨川伸手把没有捏碎的半截尸婴托在了手里,宋玉茵赶紧后退几步,不知道他又发什么疯。
  慕容雨川把手里的小尸体翻来覆去看了半天,才说:“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尸蜡只会发生在尸体身上的某一部分,而全身性的尸蜡十分罕见。只有在人为条件下才能形成,譬如像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辛追,严格说,她是被浸泡在一种专门的药液中,人为形成了一种不透空气的潮湿状态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