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七零做知青_分卷阅读_201
苏青玉动容道,“我代表苏家屯的父老乡亲们感谢你。”
送走了崔九奶一家人,苏青玉还很感慨。
她的努力没有白费,有人走,也有人选择回来。
哪怕再少的人,只要大家都共同努力,苏家屯以后就不会差。
“姐,姐,青玉姐,哈哈哈哈哈哈。”
苏青玉正感触的看着天呢,朱琳那魔音穿耳一般的声音就传来了。
她举着录取通知书跑苏青玉面前献宝,“姐,我拿到通知书了,哈哈哈哈,我也被录取了,就在咱们这华南省城师范学院呢。哎呀幸好我当初填报的是咱们这里的师范专科学院,要不然我肯定考不上。”
作者有话要说: 么么哒,八点半见。
第173章
苏青玉接了过来, 是华南省省城的一所师范学院, 而且还是外语专业的。
看到朱琳的名字之后, 苏青玉可算是松了老大一口气了, 也觉得惊喜和欣慰。
说实在的,朱琳当初下乡的成绩只能说一般, 别看是个高中生,其实那就和混过来的没两样。
为了让她念书,苏青玉可算是花了不少心思。
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距还是很大的。因为再努力,你不用心,那也学不进去啊。
主动如苏小云,那是用心了, 被动如朱琳, 这是按着脖子学的。
她唯一的动力,可能就是打败张明这一点了。
“朱琳,恭喜你啊,你凭借自己的努力, 考上大学了,以后就是大学生了。你以后可要好好学,毕竟以后毕业之后是要为人师表的。”
朱琳这会儿压根就不计较自己输给张明了, 只顾得上高兴。
听到苏青玉的话, 她骄傲道, “那必须的,我要教我的学生努力学习,向我学习, 做一个有本事的人。”
苏青玉:“……”
她笑了笑,“去给你爸打个电话吧,让他高兴高兴。”
“好嘞,就是可惜不能回海城了。不过也没关系,能念书,在哪里也一样。”
经历过差点就一个人留在苏家屯的可怕境况之后,她这会儿适应能力强着呢。咋样也比一个人留在队里强。毕竟在城里,她回去也方便。打电话写信都方便。最重要的是,这可是靠她自己的能力考上的呀,靠自己一分一分的考出来的,不是靠爸也不是靠青玉姐给她开后门。
生平第一次,朱琳找到了一种作为独立人的成就感和骄傲感。
原来,她也不是必须靠别人的,靠自己也是能办成大事的。
队里的电话一直没停过。考上的知青们都给家里打电话报喜。
没考上的也让家里别着急,第二次高考也就剩下四个多月了,再多复习一下更好。
朱琳都给家里打了几个电话了,让老朱不要着急。
这会儿再次给老朱打电话,她骄傲的头上的小辫子都要甩起来了。
老朱一听她考上了,在电话那头兴奋的哈哈大笑。
电话旁边似乎还有人,老朱故意扯着喉咙喊着,“啊,考上了啊,考上大学了?是师范啊。师范好啊。国家正需要教育方面的人才。还是外语专业啊,好,这个好,国家正需要这方面的人呢。”
朱琳在电话这头听着那头她爸一个人演。
然后又听到了电话那头一堆人说着恭喜的话,夹杂着老朱同志哈哈大笑的声音。
最后老朱同志让朱琳安心等着,他马上要打钱过来。这才挂了电话。
“姐,你听到没,我爸爸特别骄傲呢。”朱琳双手撑在桌上道。
苏青玉道,“嗯,家里出大学生了,你爸当然要骄傲啊。多了不起啊。”
“真好,姐,这样真好。”朱琳捧着自己的圆脸,“这种成为家里人骄傲的感觉真好啊。”
苏青玉看着她这样也笑了。
人的成长历程就是这样奇妙,可能是经历了坎坷,也可能是经历了成功。
小朱真的长大了,不用她操心了。
随着春节的到来,送通知书的事儿才结束了。
苏家屯的原本的二十个知青,加上后面加入进来的其他大队的二十多个知青。目前只有二十一人拿到了通知书。
苏家屯自己的年轻人有三十个人参加了高考,拿到通知书的就更少了,就五个。
苏青玉还担心中间出什么问题,还特意去县里高考办打听了情况。
高考办公室表示中专还没发通知书,所以这些人的情况还不清楚。
因为如果愿意调配到中等院校的,可能会得到通知书。如果不愿意的,可能也就是志愿填错了,分数没达到志愿标准。
至于考了多少分,高考办也是不知道的。
今年省里忙着招生,各项工作太忙,分数都没发到县里来。
也就各个学校知道。
所以学生们考了多少分,他们也是不知道的。
不过苏青玉提供的这些人的名字,她们也帮着一一对过了,确实还没有录取信息,不存在漏掉的。
苏青玉这才放心了。
回来就和大家说了这消息,让大家还是先复习做好两手准备。
好几个知青直接就表示要继续复习,参加几个月之后的第二次考试,有了经验,这次他们肯定能够考出个好成绩,也知道怎么填报志愿了。
至于调配中等院校,他们不想。还是想去自己心仪的学校。
苏青玉道,“也好,你们还是能去教室学习,复习资料有什么不懂的,需要帮忙的,就来找其他人问。记住咱们的宗旨。”
我辈之人绝不言弃,不要慌。知青们笑着捏了把拳头。比了个加油的姿势。
丝毫没有高考落榜之后的那种颓废的心思。
苏青玉也通过广播通知了其他的年轻人,让大家继续为几个月之后的高考做好准备。不要松懈。需要资料的可以找那些考上的同学借一借。互相帮助。
队里一些年轻人放弃了高考,选择好好的在单位里工作。有些年轻人则准备再次做好准备。虽然队里考上的人少,但是还有五个考上了呢,苏卫华可是土生土长的苏家屯人,也考上了首都的大学。
这说明他们农村人没啥比不上城里人的,这是念书的机会少了,底子薄了,脑子还是一样的。再多学学,还是有可能的。
一时间,苏家屯互相串门借资料的事儿倒是搞的热热闹闹的。
苏卫华和李聪干脆组织其他靠的不错的学生,一起又搞个春节补课班,在离开苏家屯之前,再给苏家屯做最后的贡献。
一听是未来的准大学生讲课,来上课的人还不少。甭管考不考试的,都来了。
其他大队听到动静,还酸溜溜到嘀咕着,“都考上那么多了,还要补课,这是巴不得所有人都考上啊。苏家屯心挺大。”
“可不是吗,也奇了怪了,他们那边的知青咋都那么厉害,考上那么多。”
一下子就几十个啊。
连苏家屯都考上了五个呢。
别看五个少,好些生产大队本地年轻人,一个都没考上。
孙书记也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县里目前考上大学的名单。
因为上次苏青玉来闹了一次,后面他对宁安县的高考工作就更加重视了。生怕出篓子,出现无可挽回的事情。
所以高考成绩一出来,他就在关注呢。
今年的高考成绩,县里可真是不错。
光是全国重点大学,整个宁安县就出了十八位。
宁安县就八个公社。人还真不算多。但是能考上十八位,那可真是不容易了。
连昨天去开会,地委书记都在夸他们地方不大,人才挺多。
除此之外,考上其他大学的人数也算少。
虽然和其他大县比起来,肯定是比不了的。但是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说,这个成绩还是好看的。
特别是苏家屯那一溜的数字,可让他看的想拍桌子了。
考的太好了。
七十多人参考,最后考上了二十六个,这相当于是三分之一的比例啊。而全国录取比例是多少来着?这会儿还没算出来。但是就那么点学校,绝对不可能录取三分之一的人。
但是听说这次可是五百多万人参加高考啊。这是多大的数字。几百万人参加高考,苏家屯就考上了二十多个。
这份成绩太亮眼了。
而且其中五个都是考上了全国范围都很好的学校。
这对于贫瘠而落后的宁安县来说,是多么不容易啊。
虽然都是知青,可这知青都是在宁安县插队的,复习也是在这里复习的。他们的成绩,也是属于宁安县啊。
孙书记高兴极了,甚至于激动,为自己县里出来人才而高兴。
“苏家屯……嗯,没想到这个小苏不止会搞发展,连教育都搞的这么好啊。难得的是她工作做得好,自己也能学得好,也考上了这么好的学校。”
要不是人家要去念大学了,他可真想调县里来。不过也好,这样的人才,以后去更重要的岗位,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他感慨完了,直接拍板,要从县里弄点钱出来奖励一下这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,另外再宣传宣传。也把苏家屯的这种经验让大家学习一下。
于是春节这天,苏家人还在高高兴兴的庆祝春节呢,县里宣传部的同志就开着车,一路敲敲打打打过来了。还有公社也开着拖拉机过来了,一群人还在上面拉着横幅,热烈祝贺苏家屯生产大队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。另外还带了个锦旗,上面写着——教育先锋大队。
大伙儿还以为出啥大事儿了。
出来一看,看到这阵仗,都乐坏了。这一看就是好事儿啊。
何书记下了车,笑容满面朝着苏青玉走过来,“这是县里的同志特意送来的,还要给你们大家拍照,采访你们队里是如何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的。”
一听是县里来采访的,社员们都过来凑热闹了。
七嘴八舌的和大伙儿说起苏家屯如何重视教育,早早的就建学校,为了支持高考,他们宁愿自己多累,都要让年轻人们有更多休息的时间。
苏青玉也不拦着他们,就让他们说个痛快。毕竟在这些年轻人高考复习的时候,乡亲们也确实受累了。
送走了崔九奶一家人,苏青玉还很感慨。
她的努力没有白费,有人走,也有人选择回来。
哪怕再少的人,只要大家都共同努力,苏家屯以后就不会差。
“姐,姐,青玉姐,哈哈哈哈哈哈。”
苏青玉正感触的看着天呢,朱琳那魔音穿耳一般的声音就传来了。
她举着录取通知书跑苏青玉面前献宝,“姐,我拿到通知书了,哈哈哈哈,我也被录取了,就在咱们这华南省城师范学院呢。哎呀幸好我当初填报的是咱们这里的师范专科学院,要不然我肯定考不上。”
作者有话要说: 么么哒,八点半见。
第173章
苏青玉接了过来, 是华南省省城的一所师范学院, 而且还是外语专业的。
看到朱琳的名字之后, 苏青玉可算是松了老大一口气了, 也觉得惊喜和欣慰。
说实在的,朱琳当初下乡的成绩只能说一般, 别看是个高中生,其实那就和混过来的没两样。
为了让她念书,苏青玉可算是花了不少心思。
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距还是很大的。因为再努力,你不用心,那也学不进去啊。
主动如苏小云,那是用心了, 被动如朱琳, 这是按着脖子学的。
她唯一的动力,可能就是打败张明这一点了。
“朱琳,恭喜你啊,你凭借自己的努力, 考上大学了,以后就是大学生了。你以后可要好好学,毕竟以后毕业之后是要为人师表的。”
朱琳这会儿压根就不计较自己输给张明了, 只顾得上高兴。
听到苏青玉的话, 她骄傲道, “那必须的,我要教我的学生努力学习,向我学习, 做一个有本事的人。”
苏青玉:“……”
她笑了笑,“去给你爸打个电话吧,让他高兴高兴。”
“好嘞,就是可惜不能回海城了。不过也没关系,能念书,在哪里也一样。”
经历过差点就一个人留在苏家屯的可怕境况之后,她这会儿适应能力强着呢。咋样也比一个人留在队里强。毕竟在城里,她回去也方便。打电话写信都方便。最重要的是,这可是靠她自己的能力考上的呀,靠自己一分一分的考出来的,不是靠爸也不是靠青玉姐给她开后门。
生平第一次,朱琳找到了一种作为独立人的成就感和骄傲感。
原来,她也不是必须靠别人的,靠自己也是能办成大事的。
队里的电话一直没停过。考上的知青们都给家里打电话报喜。
没考上的也让家里别着急,第二次高考也就剩下四个多月了,再多复习一下更好。
朱琳都给家里打了几个电话了,让老朱不要着急。
这会儿再次给老朱打电话,她骄傲的头上的小辫子都要甩起来了。
老朱一听她考上了,在电话那头兴奋的哈哈大笑。
电话旁边似乎还有人,老朱故意扯着喉咙喊着,“啊,考上了啊,考上大学了?是师范啊。师范好啊。国家正需要教育方面的人才。还是外语专业啊,好,这个好,国家正需要这方面的人呢。”
朱琳在电话这头听着那头她爸一个人演。
然后又听到了电话那头一堆人说着恭喜的话,夹杂着老朱同志哈哈大笑的声音。
最后老朱同志让朱琳安心等着,他马上要打钱过来。这才挂了电话。
“姐,你听到没,我爸爸特别骄傲呢。”朱琳双手撑在桌上道。
苏青玉道,“嗯,家里出大学生了,你爸当然要骄傲啊。多了不起啊。”
“真好,姐,这样真好。”朱琳捧着自己的圆脸,“这种成为家里人骄傲的感觉真好啊。”
苏青玉看着她这样也笑了。
人的成长历程就是这样奇妙,可能是经历了坎坷,也可能是经历了成功。
小朱真的长大了,不用她操心了。
随着春节的到来,送通知书的事儿才结束了。
苏家屯的原本的二十个知青,加上后面加入进来的其他大队的二十多个知青。目前只有二十一人拿到了通知书。
苏家屯自己的年轻人有三十个人参加了高考,拿到通知书的就更少了,就五个。
苏青玉还担心中间出什么问题,还特意去县里高考办打听了情况。
高考办公室表示中专还没发通知书,所以这些人的情况还不清楚。
因为如果愿意调配到中等院校的,可能会得到通知书。如果不愿意的,可能也就是志愿填错了,分数没达到志愿标准。
至于考了多少分,高考办也是不知道的。
今年省里忙着招生,各项工作太忙,分数都没发到县里来。
也就各个学校知道。
所以学生们考了多少分,他们也是不知道的。
不过苏青玉提供的这些人的名字,她们也帮着一一对过了,确实还没有录取信息,不存在漏掉的。
苏青玉这才放心了。
回来就和大家说了这消息,让大家还是先复习做好两手准备。
好几个知青直接就表示要继续复习,参加几个月之后的第二次考试,有了经验,这次他们肯定能够考出个好成绩,也知道怎么填报志愿了。
至于调配中等院校,他们不想。还是想去自己心仪的学校。
苏青玉道,“也好,你们还是能去教室学习,复习资料有什么不懂的,需要帮忙的,就来找其他人问。记住咱们的宗旨。”
我辈之人绝不言弃,不要慌。知青们笑着捏了把拳头。比了个加油的姿势。
丝毫没有高考落榜之后的那种颓废的心思。
苏青玉也通过广播通知了其他的年轻人,让大家继续为几个月之后的高考做好准备。不要松懈。需要资料的可以找那些考上的同学借一借。互相帮助。
队里一些年轻人放弃了高考,选择好好的在单位里工作。有些年轻人则准备再次做好准备。虽然队里考上的人少,但是还有五个考上了呢,苏卫华可是土生土长的苏家屯人,也考上了首都的大学。
这说明他们农村人没啥比不上城里人的,这是念书的机会少了,底子薄了,脑子还是一样的。再多学学,还是有可能的。
一时间,苏家屯互相串门借资料的事儿倒是搞的热热闹闹的。
苏卫华和李聪干脆组织其他靠的不错的学生,一起又搞个春节补课班,在离开苏家屯之前,再给苏家屯做最后的贡献。
一听是未来的准大学生讲课,来上课的人还不少。甭管考不考试的,都来了。
其他大队听到动静,还酸溜溜到嘀咕着,“都考上那么多了,还要补课,这是巴不得所有人都考上啊。苏家屯心挺大。”
“可不是吗,也奇了怪了,他们那边的知青咋都那么厉害,考上那么多。”
一下子就几十个啊。
连苏家屯都考上了五个呢。
别看五个少,好些生产大队本地年轻人,一个都没考上。
孙书记也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县里目前考上大学的名单。
因为上次苏青玉来闹了一次,后面他对宁安县的高考工作就更加重视了。生怕出篓子,出现无可挽回的事情。
所以高考成绩一出来,他就在关注呢。
今年的高考成绩,县里可真是不错。
光是全国重点大学,整个宁安县就出了十八位。
宁安县就八个公社。人还真不算多。但是能考上十八位,那可真是不容易了。
连昨天去开会,地委书记都在夸他们地方不大,人才挺多。
除此之外,考上其他大学的人数也算少。
虽然和其他大县比起来,肯定是比不了的。但是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说,这个成绩还是好看的。
特别是苏家屯那一溜的数字,可让他看的想拍桌子了。
考的太好了。
七十多人参考,最后考上了二十六个,这相当于是三分之一的比例啊。而全国录取比例是多少来着?这会儿还没算出来。但是就那么点学校,绝对不可能录取三分之一的人。
但是听说这次可是五百多万人参加高考啊。这是多大的数字。几百万人参加高考,苏家屯就考上了二十多个。
这份成绩太亮眼了。
而且其中五个都是考上了全国范围都很好的学校。
这对于贫瘠而落后的宁安县来说,是多么不容易啊。
虽然都是知青,可这知青都是在宁安县插队的,复习也是在这里复习的。他们的成绩,也是属于宁安县啊。
孙书记高兴极了,甚至于激动,为自己县里出来人才而高兴。
“苏家屯……嗯,没想到这个小苏不止会搞发展,连教育都搞的这么好啊。难得的是她工作做得好,自己也能学得好,也考上了这么好的学校。”
要不是人家要去念大学了,他可真想调县里来。不过也好,这样的人才,以后去更重要的岗位,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他感慨完了,直接拍板,要从县里弄点钱出来奖励一下这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,另外再宣传宣传。也把苏家屯的这种经验让大家学习一下。
于是春节这天,苏家人还在高高兴兴的庆祝春节呢,县里宣传部的同志就开着车,一路敲敲打打打过来了。还有公社也开着拖拉机过来了,一群人还在上面拉着横幅,热烈祝贺苏家屯生产大队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。另外还带了个锦旗,上面写着——教育先锋大队。
大伙儿还以为出啥大事儿了。
出来一看,看到这阵仗,都乐坏了。这一看就是好事儿啊。
何书记下了车,笑容满面朝着苏青玉走过来,“这是县里的同志特意送来的,还要给你们大家拍照,采访你们队里是如何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的。”
一听是县里来采访的,社员们都过来凑热闹了。
七嘴八舌的和大伙儿说起苏家屯如何重视教育,早早的就建学校,为了支持高考,他们宁愿自己多累,都要让年轻人们有更多休息的时间。
苏青玉也不拦着他们,就让他们说个痛快。毕竟在这些年轻人高考复习的时候,乡亲们也确实受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