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成小官之女_分卷阅读_119
齐王简直想要冷笑,圣宠对母妃来说是重要的,所以母妃的日子比起皇后来要风光得多,可他不是后宫妇人,对他来说,最重要的是名分,论德行论能力他比太子差在哪儿?他只差在了“嫡长”二字上,更准确地说,只差在了一个“嫡”字上!假如他的母亲也是皇后,说不准他早已如愿以偿了——
“王爷。”
呼唤声打断了他的胡想,齐王醒觉过来,一转头才发现张太监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。
“王爷,”张太监陪着笑又唤了一声,“怎么在门口发起呆来了?这儿风大,王爷仔细受寒,还是快进去吧。”
齐王定了定神,哦了一声,转身返回宫里,张太监执着拂尘落后两步,一路陪着小心笑道:“王爷这一回来,皇爷眼看着就好上两分,比喝了几天的药都灵。”
这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,且替玉年宫出过力,虽然齐王现在心情极坏,也不能对他摆脸色,勉强挑出个笑容来:“那是母妃和皇爷身边的宫人们服侍的好,本王才回来,哪有什么功劳。”
“王爷就是谦逊。”张太监先赞一句,又接着感叹道,“说起来,这次把老奴也吓煞了,幸而皇爷福大。只是太医说了,这往后啊,皇爷可千万要保养着了,饮食上的忌讳不说,更要紧的是不能再过分劳累,情绪上也有讲究,尤忌大惊大怒。王爷别怪老奴多嘴,王爷能在这上面劝着些,说一句话比老奴们说一百句都管用呢。”
齐王才侍疾一天,对个中详情还没来得及弄清楚,听张太监这一说不由听住了,脚步都停下来:“这么些忌讳?皇爷母妃要宽我的心,竟都没和我说,公公快多说些,本王好照办。”
张太监笑道:“老奴这些都是从太医那里听来的,王爷想知道,不如去问太医,太医的话才更详细更准确,老奴万一不留神说错了一句,误了王爷尽孝的心就该打了。”
齐王便点头。
张太监觑着他的脸色,又道:“老奴再多一句嘴,瞧着王爷方才似乎有些不虞,其实王爷不必多虑,万事都有皇爷做主呢,就拿这次来说,皇爷病发后醒过来第一件事,就是下令封锁消息——这都是为了王爷呀,一则王爷不在京,二则有那等心志不坚的小人,听见了未免要望风倒向太子那边去了,皇爷这是怕于王爷不利。唉,就是没想到太子会把皇后请来,如今却是瞒不住了。”
齐王心里一沉——他知道张太监是想要巴结他才跟他透了这些话,可他口口声声说皇爷如何向着他,他听了皇爷的话也在外面南征北战,拼死拼活,可最终呢?他建再多功业都是无用,朝臣没人把他的努力看在眼里,风向就是不可逆转地一点一点往太子那边倒去,而且可以想见的是,随着皇爷春秋日长,太子哪怕什么都不做,他的优势都只会越来越大。
这一刻,齐王对皇帝布局的怀疑升到了一个顶点。
齐王勉力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,但却分不出多余的心力来给予张太监回应了,也不想再听这个拍马拍不到点子上的老太监再说什么,胡乱应了一声,就加快脚步进了殿里。
张太监慢悠悠跟在后面,低了头,眼底闪过一丝如狐般的笑意——跟太子办事就是舒心多了,托他说这两句话,光明正大,谁听都挑不出毛病,他一点风险也担不着,一匣黄金轻轻松松就落了袋。
**
齐王的坏心情仿佛没个尽头似的,下午太医来时,他送着出去,顺便问了几句该如何照顾皇帝的话,结果就从太医那里得到了一个更糟糕的消息:皇帝的病是会复发的,因为皇帝的年纪摆在这里了,复发率还不低,如张太监所说,不管是饮食还是情绪,哪一个的管控出了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诱因。
齐王闷了几天,终于忍不住寻了个没人的空档问卫贵妃:“母妃,不能让皇爷册封你当皇后吗?”
卫贵妃诧异:“怎么忽然想起来说这个?”跟着摇头叹道,“你以为我不想?姓方的贱人霸着位子呢,她一天不死,我便没有希望。你也知道的,当年太后去时,逼着皇爷发了誓,不许废后。皇爷纵能扛得过朝臣的压力,扛不过在太后跟前的盟誓啊。”
齐王:“——就不能试一试?”
卫贵妃的皇后梦做了许多年,一听之下不由心动,但思考后终究还是摇了头:“算了,你皇爷现在养着病,且太医说了,就算皇爷的病好了,以后也不适合太费神了,还是不给他添这个麻烦了罢。”
她说着,慈爱地抚了抚齐王的肩膀:“母妃这一辈子,也就这样了,如今只想着如何帮你再上一步。你放心,皇爷早已保证过,这万里江山,只有你才配做它的主人。”
齐王心头陡然一阵烦恶——又是这些话,又是这些话,他从小听到大早已把耳朵听出茧子来了,可还要继续听!
齐王深吸了口气,最后努力了一把:“母妃就不想一想,母妃若是做了皇后,我的把握才更大一分?”
卫贵妃不以为意地笑道:“母妃看开了,皇后又如何?姓方的贱人倒是皇后,你看她比母妃的日子怎样?归根到底,还是看你皇爷的,谁得了皇爷的意,谁才得意。”
齐王张嘴想说:他不一样——一句话未出口已经泄了气,他知道他和卫贵妃说不清楚,卫贵妃就是个内宫格局,而他意在天下,两者差之千里,怎么能以前者的手段来逐鹿后者?恨只恨他养于母妃膝下,被带歪了太久,如今醒悟过来,已是晚了。
卫贵妃看出他内心的不安来了,为了安抚他,又喋喋不休地说了一阵,她不知道的是,她这些话齐王已经一点都听不进去,越是说,齐王越是反感。
——他心魔已生。
**
皇帝这回病发得虽急,但不甚重,又好生养上半个月,便痊愈了。
照旧上朝,他卒中的消息已经传出,满朝文武不免多有慰问,请皇帝保重身体之余,因这病不奈操劳,有人出列请求太子分担也是题中之义了,皇帝当时回绝,但随后折子便如雪片般飞来。这发力的主力倒不是太子派,太子派斗争多年,知晓轻重,当此敏感时机,并不是太子出头良机,因此大半都掩了声息,写折奏请的,多是自认只忠心于皇帝的中间派。
帖子的结局是一概留中,皇帝既不接招,他看着身体又恢复得不错,此事便就消了下去。
只是无人得知的是,这在齐王焦灼的心中加了一瓢滚油:诸臣只记得太子,竟没有一个人提一提他,连向着他的齐王派都没人出一出头!
齐王这个想法就是陷入魔障了,太子既在,他一个藩王靠边站是理所应当之事,这一点连齐王派都是默认的,齐王派能做的,只是尽力拉太子后腿,让太子把先前皇帝养病时迈前的那两步重新缩回去而已。
这也是齐王派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,成效其实不错,但齐王已经看不到眼里,因为他实在是,等不及了。
压垮齐王的最后一根稻草,来自皇帝。
此时距齐王回京大约两个多月,又有一地出了乱子,年根底下,皇帝本不太舍得派出爱子,但他病倒那一场,虽然治愈,自己却觉得身体底子有所耗损,总和以前有些不能比了似地,为了加紧给齐王铺路,还是下了令命齐王领兵出京。
☆、第130章
皇帝长到现在这么大年纪,父母的苦心被子女当做驴肝肺这种事,他是很听过几桩的,只是万万没有想到,有一天他会变作这故事里的其中一个主角。
面对着披甲而来的爱子,他一瞬间恍惚如在梦中,几乎想要掐自己一把,看痛是不痛。
齐王领着兵士进来,来势虽然汹汹,齐王本人的态度却还十分恭敬,跪下行了大礼,开始表白。
又说是“心忧皇爷身体,恐操劳致旧病复发”,又说是“往后一应供给如常,绝不敢有半点怠慢”,拉拉杂杂说上无数,然而皇帝的眼睛,只盯视在了摆在他身侧的一张空白诏书上——他将在他非常熟悉、漫长为君生涯中书写过无数次的那张锦帛上,写下退位成太上皇的圣旨。
列祖列宗都没有干过的事,在他这里开了先河了。
齐王说话途中,卫贵妃几回打断,试图劝他悬崖勒马,齐王起事前没和她通过气,她和皇帝一样被瞒在鼓里。
齐王一概当做没有听闻,开弓没有回头箭,他不如卫贵妃幼稚,清楚已经走到这一步,只许成功,失败就是万劫不复。
张太监摇摇欲坠地站在一边,玉年宫里的地龙烧得温暖如春,然而他全身寒彻入骨,几乎要克制不住发出格格的牙齿打战声来。
齐王这一手太出人意料了,哪怕是太子反了,他都不至惊颤成这样,可是齐王——他怎么会呢?
张太监直觉想到了太子那一方买通他传的那些话,是的,他后来陆续又往齐王面前吹过几次风,但都是些面上听去绝没有一点问题的话,他是个惜命的人,要不是没有风险,他也不敢当这个传声筒。他心里隐隐知道太子方不会闲着没事给他送钱,有所予必有所图,但他万万没有想到,会导致出齐王谋反的结果来。
张太监紧紧地搂住了轻飘的拂尘,齐王现在没有怎么样他,可他见证了逼宫这一幕,齐王是必定不会放过他的,现在只是还没腾得出手收拾他而已。
他唯一的希望,就在他先前差遣出去取氅衣的那个小徒弟能机灵些,回来的时候能觉察出这里情形不对,立刻往东宫那里去报信。
**
张太监的徒弟跟了张太监的姓,也姓张,诨名小兴子,他现在正蹲在一个花坛底下,遥遥地望着东宫的方向发呆。
不用近前,他就知道东宫也出了事了,因为那里的情形比玉年宫还要诡异,半夜里灯火通明,人影幢幢,杀声混乱。
小兴子至此,终于恍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——皇帝和太子都遭了劫,这下手的是谁,只用排除法也排出来了。
小兴子发了会呆后,想要掉头悄悄跑走时,忽然发现前方的地面上似乎有团什么东西,他犹豫片刻,整个人伏倒爬过去。
他躲的这里黑乎乎的,灯光照不过来,直到近前了才发现那不是一团,而是一根铁箭串着个布团,小兴子把那布团取下来,展开看时觉得上面似乎有字,只是看不清楚,但这不妨碍他猜出内容,因为一股血腥之气迎面扑来——这是封血书。
他手一抖,忙把那布团揣到怀里,下意识又往周围地上寻摸一阵,果然又寻到一个,他不再耽搁,爬回原处后迅速起来跑走。
**
玉年宫里,齐王渐渐不耐烦起来,他这主要是心虚闹的,无论事前给自己做了多少心理建设,说服自己他也有为了皇帝考虑之故,毕竟以后皇帝的身体确实不能劳累,与其让太子分忧,不如让他来,这不也是皇爷一直以来的想望吗?
但真的直面皇帝愤怒冰冷的目光时,他没办法泰然处之地还拿那些话来麻痹自己,因为明摆着,皇帝的身体再不好,也是不愿意退位的。
可齐王觉得没有办法了,他并非不想按部就班地先做太子,待皇帝百年后再行登基,可群臣不给他这个机会,而皇帝的身体同样也让他无法再等待,他不知道皇帝下一次的复发在什么时候,如果那时他在京里还有一丝机会,要是不在,那等他再赶回来真是黄花菜都凉了。
他唯一的路只有绕过太子这一步,直接成为皇帝,手握大宝后他能掌控的力量就不一样了,来上几轮清洗,让该闭嘴的闭嘴,剩下的人自然会知道拥护他了。
此时皇帝一直不肯就范,齐王耐心告罄,话语里渐渐带了逼迫之意,他自己不觉得,他长久以来跟皇帝说话本就是比较家常随意的,皇帝也爱他这样。可此一时彼一时,这种时候皇帝怎么受得了这样?
“你这逆子!”
“王爷。”
呼唤声打断了他的胡想,齐王醒觉过来,一转头才发现张太监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。
“王爷,”张太监陪着笑又唤了一声,“怎么在门口发起呆来了?这儿风大,王爷仔细受寒,还是快进去吧。”
齐王定了定神,哦了一声,转身返回宫里,张太监执着拂尘落后两步,一路陪着小心笑道:“王爷这一回来,皇爷眼看着就好上两分,比喝了几天的药都灵。”
这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,且替玉年宫出过力,虽然齐王现在心情极坏,也不能对他摆脸色,勉强挑出个笑容来:“那是母妃和皇爷身边的宫人们服侍的好,本王才回来,哪有什么功劳。”
“王爷就是谦逊。”张太监先赞一句,又接着感叹道,“说起来,这次把老奴也吓煞了,幸而皇爷福大。只是太医说了,这往后啊,皇爷可千万要保养着了,饮食上的忌讳不说,更要紧的是不能再过分劳累,情绪上也有讲究,尤忌大惊大怒。王爷别怪老奴多嘴,王爷能在这上面劝着些,说一句话比老奴们说一百句都管用呢。”
齐王才侍疾一天,对个中详情还没来得及弄清楚,听张太监这一说不由听住了,脚步都停下来:“这么些忌讳?皇爷母妃要宽我的心,竟都没和我说,公公快多说些,本王好照办。”
张太监笑道:“老奴这些都是从太医那里听来的,王爷想知道,不如去问太医,太医的话才更详细更准确,老奴万一不留神说错了一句,误了王爷尽孝的心就该打了。”
齐王便点头。
张太监觑着他的脸色,又道:“老奴再多一句嘴,瞧着王爷方才似乎有些不虞,其实王爷不必多虑,万事都有皇爷做主呢,就拿这次来说,皇爷病发后醒过来第一件事,就是下令封锁消息——这都是为了王爷呀,一则王爷不在京,二则有那等心志不坚的小人,听见了未免要望风倒向太子那边去了,皇爷这是怕于王爷不利。唉,就是没想到太子会把皇后请来,如今却是瞒不住了。”
齐王心里一沉——他知道张太监是想要巴结他才跟他透了这些话,可他口口声声说皇爷如何向着他,他听了皇爷的话也在外面南征北战,拼死拼活,可最终呢?他建再多功业都是无用,朝臣没人把他的努力看在眼里,风向就是不可逆转地一点一点往太子那边倒去,而且可以想见的是,随着皇爷春秋日长,太子哪怕什么都不做,他的优势都只会越来越大。
这一刻,齐王对皇帝布局的怀疑升到了一个顶点。
齐王勉力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,但却分不出多余的心力来给予张太监回应了,也不想再听这个拍马拍不到点子上的老太监再说什么,胡乱应了一声,就加快脚步进了殿里。
张太监慢悠悠跟在后面,低了头,眼底闪过一丝如狐般的笑意——跟太子办事就是舒心多了,托他说这两句话,光明正大,谁听都挑不出毛病,他一点风险也担不着,一匣黄金轻轻松松就落了袋。
**
齐王的坏心情仿佛没个尽头似的,下午太医来时,他送着出去,顺便问了几句该如何照顾皇帝的话,结果就从太医那里得到了一个更糟糕的消息:皇帝的病是会复发的,因为皇帝的年纪摆在这里了,复发率还不低,如张太监所说,不管是饮食还是情绪,哪一个的管控出了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诱因。
齐王闷了几天,终于忍不住寻了个没人的空档问卫贵妃:“母妃,不能让皇爷册封你当皇后吗?”
卫贵妃诧异:“怎么忽然想起来说这个?”跟着摇头叹道,“你以为我不想?姓方的贱人霸着位子呢,她一天不死,我便没有希望。你也知道的,当年太后去时,逼着皇爷发了誓,不许废后。皇爷纵能扛得过朝臣的压力,扛不过在太后跟前的盟誓啊。”
齐王:“——就不能试一试?”
卫贵妃的皇后梦做了许多年,一听之下不由心动,但思考后终究还是摇了头:“算了,你皇爷现在养着病,且太医说了,就算皇爷的病好了,以后也不适合太费神了,还是不给他添这个麻烦了罢。”
她说着,慈爱地抚了抚齐王的肩膀:“母妃这一辈子,也就这样了,如今只想着如何帮你再上一步。你放心,皇爷早已保证过,这万里江山,只有你才配做它的主人。”
齐王心头陡然一阵烦恶——又是这些话,又是这些话,他从小听到大早已把耳朵听出茧子来了,可还要继续听!
齐王深吸了口气,最后努力了一把:“母妃就不想一想,母妃若是做了皇后,我的把握才更大一分?”
卫贵妃不以为意地笑道:“母妃看开了,皇后又如何?姓方的贱人倒是皇后,你看她比母妃的日子怎样?归根到底,还是看你皇爷的,谁得了皇爷的意,谁才得意。”
齐王张嘴想说:他不一样——一句话未出口已经泄了气,他知道他和卫贵妃说不清楚,卫贵妃就是个内宫格局,而他意在天下,两者差之千里,怎么能以前者的手段来逐鹿后者?恨只恨他养于母妃膝下,被带歪了太久,如今醒悟过来,已是晚了。
卫贵妃看出他内心的不安来了,为了安抚他,又喋喋不休地说了一阵,她不知道的是,她这些话齐王已经一点都听不进去,越是说,齐王越是反感。
——他心魔已生。
**
皇帝这回病发得虽急,但不甚重,又好生养上半个月,便痊愈了。
照旧上朝,他卒中的消息已经传出,满朝文武不免多有慰问,请皇帝保重身体之余,因这病不奈操劳,有人出列请求太子分担也是题中之义了,皇帝当时回绝,但随后折子便如雪片般飞来。这发力的主力倒不是太子派,太子派斗争多年,知晓轻重,当此敏感时机,并不是太子出头良机,因此大半都掩了声息,写折奏请的,多是自认只忠心于皇帝的中间派。
帖子的结局是一概留中,皇帝既不接招,他看着身体又恢复得不错,此事便就消了下去。
只是无人得知的是,这在齐王焦灼的心中加了一瓢滚油:诸臣只记得太子,竟没有一个人提一提他,连向着他的齐王派都没人出一出头!
齐王这个想法就是陷入魔障了,太子既在,他一个藩王靠边站是理所应当之事,这一点连齐王派都是默认的,齐王派能做的,只是尽力拉太子后腿,让太子把先前皇帝养病时迈前的那两步重新缩回去而已。
这也是齐王派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,成效其实不错,但齐王已经看不到眼里,因为他实在是,等不及了。
压垮齐王的最后一根稻草,来自皇帝。
此时距齐王回京大约两个多月,又有一地出了乱子,年根底下,皇帝本不太舍得派出爱子,但他病倒那一场,虽然治愈,自己却觉得身体底子有所耗损,总和以前有些不能比了似地,为了加紧给齐王铺路,还是下了令命齐王领兵出京。
☆、第130章
皇帝长到现在这么大年纪,父母的苦心被子女当做驴肝肺这种事,他是很听过几桩的,只是万万没有想到,有一天他会变作这故事里的其中一个主角。
面对着披甲而来的爱子,他一瞬间恍惚如在梦中,几乎想要掐自己一把,看痛是不痛。
齐王领着兵士进来,来势虽然汹汹,齐王本人的态度却还十分恭敬,跪下行了大礼,开始表白。
又说是“心忧皇爷身体,恐操劳致旧病复发”,又说是“往后一应供给如常,绝不敢有半点怠慢”,拉拉杂杂说上无数,然而皇帝的眼睛,只盯视在了摆在他身侧的一张空白诏书上——他将在他非常熟悉、漫长为君生涯中书写过无数次的那张锦帛上,写下退位成太上皇的圣旨。
列祖列宗都没有干过的事,在他这里开了先河了。
齐王说话途中,卫贵妃几回打断,试图劝他悬崖勒马,齐王起事前没和她通过气,她和皇帝一样被瞒在鼓里。
齐王一概当做没有听闻,开弓没有回头箭,他不如卫贵妃幼稚,清楚已经走到这一步,只许成功,失败就是万劫不复。
张太监摇摇欲坠地站在一边,玉年宫里的地龙烧得温暖如春,然而他全身寒彻入骨,几乎要克制不住发出格格的牙齿打战声来。
齐王这一手太出人意料了,哪怕是太子反了,他都不至惊颤成这样,可是齐王——他怎么会呢?
张太监直觉想到了太子那一方买通他传的那些话,是的,他后来陆续又往齐王面前吹过几次风,但都是些面上听去绝没有一点问题的话,他是个惜命的人,要不是没有风险,他也不敢当这个传声筒。他心里隐隐知道太子方不会闲着没事给他送钱,有所予必有所图,但他万万没有想到,会导致出齐王谋反的结果来。
张太监紧紧地搂住了轻飘的拂尘,齐王现在没有怎么样他,可他见证了逼宫这一幕,齐王是必定不会放过他的,现在只是还没腾得出手收拾他而已。
他唯一的希望,就在他先前差遣出去取氅衣的那个小徒弟能机灵些,回来的时候能觉察出这里情形不对,立刻往东宫那里去报信。
**
张太监的徒弟跟了张太监的姓,也姓张,诨名小兴子,他现在正蹲在一个花坛底下,遥遥地望着东宫的方向发呆。
不用近前,他就知道东宫也出了事了,因为那里的情形比玉年宫还要诡异,半夜里灯火通明,人影幢幢,杀声混乱。
小兴子至此,终于恍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——皇帝和太子都遭了劫,这下手的是谁,只用排除法也排出来了。
小兴子发了会呆后,想要掉头悄悄跑走时,忽然发现前方的地面上似乎有团什么东西,他犹豫片刻,整个人伏倒爬过去。
他躲的这里黑乎乎的,灯光照不过来,直到近前了才发现那不是一团,而是一根铁箭串着个布团,小兴子把那布团取下来,展开看时觉得上面似乎有字,只是看不清楚,但这不妨碍他猜出内容,因为一股血腥之气迎面扑来——这是封血书。
他手一抖,忙把那布团揣到怀里,下意识又往周围地上寻摸一阵,果然又寻到一个,他不再耽搁,爬回原处后迅速起来跑走。
**
玉年宫里,齐王渐渐不耐烦起来,他这主要是心虚闹的,无论事前给自己做了多少心理建设,说服自己他也有为了皇帝考虑之故,毕竟以后皇帝的身体确实不能劳累,与其让太子分忧,不如让他来,这不也是皇爷一直以来的想望吗?
但真的直面皇帝愤怒冰冷的目光时,他没办法泰然处之地还拿那些话来麻痹自己,因为明摆着,皇帝的身体再不好,也是不愿意退位的。
可齐王觉得没有办法了,他并非不想按部就班地先做太子,待皇帝百年后再行登基,可群臣不给他这个机会,而皇帝的身体同样也让他无法再等待,他不知道皇帝下一次的复发在什么时候,如果那时他在京里还有一丝机会,要是不在,那等他再赶回来真是黄花菜都凉了。
他唯一的路只有绕过太子这一步,直接成为皇帝,手握大宝后他能掌控的力量就不一样了,来上几轮清洗,让该闭嘴的闭嘴,剩下的人自然会知道拥护他了。
此时皇帝一直不肯就范,齐王耐心告罄,话语里渐渐带了逼迫之意,他自己不觉得,他长久以来跟皇帝说话本就是比较家常随意的,皇帝也爱他这样。可此一时彼一时,这种时候皇帝怎么受得了这样?
“你这逆子!”